:::

  老病死生好好走--安寧善終、生死兩安

分享: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講座回顧:於2023年5月25日已正式成功舉辦於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癒心鄉。

 

 

 

老病死生好好走--安寧善終、生死兩安

講者:王美惠實習心理師、蔡育倫博士/三總寧境病房護理長

 

 

 

『你離死亡的距離有多遠?』

 

王美惠實習心理師在講座一開始邀請聽眾閉上眼睛思考這個問題。蔡育倫護理長表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用一個比較遠的距離去討論死亡這個議題,因為對於現在處於青壯年的我們而言,死亡對我們是遙遠的,我們還有自己的夢想和抱負,還有很多時間。

 

今日講座以座談分享的形式進行,由王美惠實習心理師和蔡育倫護理長共同主持。他們以四個部分來進行講座的分享,並在分享中穿插個人生命經驗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小故事。

 

 

2[1].png

圖/參與者聚精會神地聽兩位講者的分享

 

 

1. 陪伴臨終之人,我們該如何照顧彼此?

 

當提到「照顧」時,通常會涉及到兩個不對等的角色,其中一方多半處於脆弱狀態,另一方健康的人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顧。然而,在陪伴的過程中,這種不對等的身份角色可能會引發矛盾和壓力。在臨終病房中,我們常常看到陪伴病患的家屬,有些人忙於與他人交談,或是沉迷於手機;有人化身護理師的角色,全心全意關注著病患的生命體徵,而忽略了臥床的病患本身。因此,有很多時候病人其實是孤獨地面對自己的死亡。

 

蔡育倫護理長一再強調陪伴臨終病人並不容易,是一個辛苦而困難的過程。作為照顧者,我們需要不斷了解每個時間段病人的需求,而病人本身也需要重新適應自己無能為力的狀態。面對無法說話的病人,我們會感到更加無力,因為我們無法確切知道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因此,照顧者常常感到無力。

 

身為健康的人,我們活在社會化的時間軸上,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和活動。然而,對臨終病人來說,他們已經不在一般人的時間軸上,疾病和虛弱的身體束縛了他們的自由。在病房中常會聽到照顧者抱怨病人睡覺時間總是那麼奇怪,但我們必須認同這是臨終者的狀態,無法用一般人的時間表來規定臨終病人的時間。我們需要學習好好陪伴他人,才能在自己最後的時間中好好陪伴自己。

 

 

2. 在加護病房也可以有安寧善終的權利嗎?

 

每個人都應享有善終的權利,包括那些身處於加護病房的病患。醫院為了維護病患的權益,已不斷改善加護病房環境,以確保病患在最後的時刻能夠得到尊重和細心照顧。蔡護理長指出,很多人誤解轉入安寧病房意味著放棄治療,她提到,當病人還有治癒希望時,醫療人員會全力治療;而當病情已經無法挽回時,醫療人員同樣會協助緩解病人的痛苦。此外,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過程。無論如何轉變,我們都無法逃避生老病死的真實性。

 

 

3.生老病死無人替,我能如何轉化自己?

 

我們都在遙遠的觀看著『死亡』這件事,所以無法對臨終病人做到感同身受。面對死亡,無人可現身說法,告訴我們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要怎麼做才能好好的面對死亡,唯有步入死亡時才會發現自己到底為了死亡準備多少。

 

照顧者多半會覺得陪伴著臨終病人是很困難的,而臨終病人也覺得拖累了照顧者,殊不知這一段陪伴之旅能提供彼此更多學習的機會。例如前面提到的「我們需要學習好好陪伴他人,才能在自己最後的時間中好好陪伴自己。」,臨終病人為我們展示了臨終可能會面對到的情形,他像是一位生命的導師,用最後的時間教導我們將來面對死亡的心理準備。蔡護理長指出,通過觀察和陪伴他人老、病、死過程,或許能更深刻地了解如何真正「活」著知道「生」的意義。

 

 

4.如何能夠擁有屬於個人化的臨終處遇?

 

為了協助每個人獲得更理想的臨終處遇,從簽署『DNR-放棄急救書』到現今的ACP(Advance Care Planning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和AD(Advance Decision /預立醫療決定),許多醫院積極推動ACP,以建立更良好的醫病關係。

 

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是一種選擇,旨在讓個人在仍能表達意願和做決定的時候,預先計劃並擬定將來醫療照護的選擇。ACP包括:討論個人的價值觀、偏好和目標,以及指定醫療代理人或制定醫療護理計劃,確保在無法表達意願時,醫療照護能夠符合其期望和價值觀。

 

Advance Decision(AD/預立醫療決定)是ACP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允許個人在能力尚在時明確表達不希望接受哪些特定醫療處置或治療,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希望接受哪些醫療處置或治療。這些決定通常涉及生命維持措施、心肺復甦(CPR)、人工呼吸、插管和營養支持等。AD意指提前制定、簽署並與家人、醫療團隊和醫療代理人分享,以確保未來無法自主決定時,醫療團隊能夠遵守其個人意願。

 

ACPAD的目的均在於提供病人自主權,這有助於減少病患產生對家人和醫療團隊的猜測,確保醫療照護方式與個人意願和價值觀相符。

 

王美惠實習心理師提出她建議的善終六步驟:

 

  1. 評估健康狀況

 

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何時會到虛弱不堪的狀態。

 

  1. 了解未來 

 

清楚自己之後的醫療方向是什麼,或是將面對那些生活變化。 

 

  1. 從醫師得知詳細的病情

 

可以從醫師哪裡了解自己的病情實況以及醫療處遇方向。

 

  1. 確認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些人覺得最重要的是生活品質,有些則想要努力到最後一秒,兩者皆沒錯,純屬個人選擇。

 

  1. 是否考慮延長生命

 

用生命儀器來延長生命是自己選擇嗎?每一個的選擇背後都有他們的原因

 

  1. 良好的溝通與文件準備

 

預立遺囑,備好器官捐贈、大體捐贈或是ACP簽署等各類文件以便好好的跟家人溝通,談談自己想要的臨終照護。

 

 

蔡育倫護理長在結尾再次強調,要好好走完老、病、死、生的過程,需要透過與身邊的人,無論是家人還是醫療人員,進行良好的溝通,讓他們了解自己對於臨終處遇的意願。同時,我們也需要深入了解死亡的面貌以及所有可供選擇的方式,好好陪伴病人或自己走過這段旅程。當我們談及好好陪伴一個人時,這個陪伴關係是雙向的,有你也有我,我們共同努力走好這段路。

 

護理長最後特別強調:「順勢-順著時勢。」她提醒我們必須有心理準備,因為有時候即使已做出了很多決定和準備,結局可能並不如我們所期望的。屆時,我們便順應時勢,好好安頓自己。

 

 


 

 

------------------------------------------------------------------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活得健康、快樂。龍巖慈善基金會注意到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一樣重要的,2023年除了持續支持國立臺北護理大學進行心理諮商專業人員的培育提供癒心鄉公益心理諮商中心的服務,並合作舉辦療癒人生系列的公益講座,希望不同的主題,陪伴認真生活的你!學習擁抱自己,找回自己內在的勇氣。

------------------------------------------------------------------

 

 


4919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