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矛盾到清晰—談愛情的選擇

分享: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講座回顧:於2023年5月16日已正式成功舉辦於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癒心鄉。

 

從矛盾到清晰—談愛情的選擇 About love、About choice

講者:張瑜妏、賈宜蓁實習諮商心理師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

 

未命名設計.png

 

對許多人來說,愛情是生命中最炙熱的存在,且是生命有意義的關鍵。愛情的型態可能是尚未經歷的模糊,也可能是充滿感受的現在進行式。在現今的社會中,愛情似乎成為了每個人的必修課,無論是處於單身、曖昧、交往中的人們,它都是一個重要的生命課題。看似個人的、私密的愛情,隨著不停的探討,無法否認的是,愛情其實一直受到了社會、文化、歷史脈絡的影響,甚至有人將愛情視為一種世俗的信仰。對現代男女來說,如何能做到愛人,也還能愛自己,是一項重要的人生課題,特別是在愛與自由間的抉擇,愛情似乎比以前更困難了。

 

這次的講座帶領參與者一起去從心理學的角度,在歷史脈絡下,了解科學如何看待愛情的演變,且透過分析人類選擇背後所隱含的理論,讓個體了解自己在愛情中是如何選擇與被選擇的,以理解現代男女愛情的各種抉擇。最後回到自身,探索自己在愛情中重視的是什麼,而這些又如何影響自己做選擇?並且透過體驗活動,帶領參與者看見了關係中的自己,練習做出內心渴望的選擇。

 

相較於古代的『嫁夫隨夫』命定強制、生命共同體的愛情,現代愛情的主導基調似乎更傾向於『我愛你就是因為我愛你』,很多人把愛人等同於愛自己,甚至希望透過愛別人來肯定自己的存在的價值;同樣的也有人選擇把愛情物質化、外在化,甚至會一直強調雙方的平等與自由。愛情觀開始從社會集體性更傾向於個人主義。現今的社會似乎對於愛情附加了很多外在的元素,有些人甚至開始對於自己想要的愛情變得模糊不清。因此,在講座進行的過程中,張瑜妏實習心理師三度邀請每一個參與者寫下『你認為的愛是什麼?』,來幫助參與者透過講座一步步的、慢慢的釐清自己的對於愛情的想像,更具體化自己想要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

 

2.png圖/參與者聚精會神,跟著講員們去探索屬於自己的愛情價值觀

 

 

兩位講員先後在講座的過程中,帶領參與者從心理角度去看待愛為何物。從Rubin(1973)的浪漫愛情理論裡幫助個體區別了愛與喜歡擁有不一樣的因素。要如何區別愛與喜歡,Rubin認為如果我們只是喜歡一個人的,我們對其的感受更多是停留在『傾慕』、『尊敬』以及『覺得和對方相似』。而在一段浪漫的愛情裡是不能缺少三元素『親密』、『關懷』以及『依附』,意味著在這段愛情裡,我們可以放心的依賴以及依靠一個人,有一個人可以關心自己,懂得自己需要的,甚至這個人願意把自己規劃在未來裡。

 

無論是Rubin(1973)所提到的浪漫愛情元素亦或是Sternberg(1986)提到的愛情三角理論裡,都提到了『親密』這個元素對於一段愛情是重要的。在愛情三角論中,Sternberg把愛情比喻為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三端分別由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諾(commitment)這三大元素構成的。Sternberg所提到的激情不僅代表兩人之間互相吸引,還包括了人其他原始的慾望,例如依賴、照顧、支配、服從、甚至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等。情人之間獨有的化學作用,產生了這種愛情獨有的激情元素。當愛情中擁有足夠親密,你會希望對方幸福、重視對方、在需要的時候依靠對方、互相理解和溝通等。親密反映了一個人在愛情裡的情感付出,與激情不同,親密元素並不容易被察覺。Sternberg表示激情雖是開展一段短期的關係的決定因素,但是承諾卻是長期關係不可缺少的(虛研2020)。

 

為了可以幫助參與者可以更具體化知道自己對於愛情的期待,以及了解影響自己選擇愛情的價值觀,賈宜蓁實習心理師在講座的下半場藉由愛情牌卡,帶領參與者一起更進一步了解自己對於愛情的期待。透過六張的圖表單張,參與者們根據賈宜蓁實習心理師的引導,一步步的更貼近去看自己的愛情價值觀。最後賈宜蓁實習心理師把價值觀分成三類去解釋,幫助個體去了解哪一個價值觀是可以成為自己愛情的篩選門檻,並進行初始核對,哪一類型的是可以藉由相處互動、練習溝通磨合,以及哪一個是屬於自己最根本對於物質、身體以及慾望的價值觀。

 

1.png

圖/愛情價值觀牌卡

 

 

最後,張瑜妏實習心理師也提供了5個可以幫助維持關係的因素:

  1. 積極性—以開朗、樂觀和不加批判的方式與伴侶互動
  2. 開放性—直接討論關係的性質,並公開自己對關係的渴望。
  3. 保證—強調一個人在關係中的延續的信息。
  4. 連結—包括與共同的從屬關係和親屬互動或依賴他們。
  5. 共享任務—通過履行一個人的責任來維持關係的嘗試,例如家務活動。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愛,然而這樣渴望愛的現代人,卻沒有一個人想到愛是需要學習的。愛是人身上的主動力量。愛一個人並不是一種強烈情感,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佛洛姆,1956)。在經營親密關係的旅程中,我們會不斷地做抉擇。無論我們做了什麼選擇,最重要的是以愛為核心做前導,讓愛實現。那麼,不論結果是兩人同行或ㄧ人獨行,「愛」是我們對彼此最好的祝福。祝福大家。


 

 

 

------------------------------------------------------------------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活得健康、快樂。龍巖慈善基金會注意到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一樣重要的,2023年除了持續支持國立臺北護理大學進行心理諮商專業人員的培育提供癒心鄉公益心理諮商中心的服務,並合作舉辦療癒人生系列的公益講座,希望不同的主題,陪伴認真生活的你!學習擁抱自己,找回自己內在的勇氣。

------------------------------------------------------------------



4919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