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與失落 Dementia and 「Loss」

分享: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龍巖慈善基金會X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癒心鄉實習心理師系列講座

「癒」—實習生系列講座

第一場是《醫療主題相關》

主題:失智與失落 Dementia and 「Loss」

講者:張瑜妏實習心理師/前馬偕失智個管

 

「在母親不認得我的那天,母親已經死亡了」

失智的失落與一般性的失落區別且重大的因素是—這是一種在死亡之前的心理失落。

失智者本人要面對已知的自己消退…

照顧者要漸漸經歷失去一個熟悉的人…

失智症為長者常見的重大疾病之一,在全球的高收入國家中,70歲以上盛行率約占5%~10%,隨著年齡上升,盛行率陡升至少25%。目前「失智症的失落」相關文獻探討,心理衛生文獻多著重在照顧者的失落,鮮少聚焦在患者本人的失落議題。

本講座期望貼近失智症本人,從全人角度來理解失智症患者可能經歷的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失落。

✨悲傷、失落,有一個對象、事件,如果這個人就是自己呢?

✨經歷親人或所愛之人的死去,普遍會有難以忘記逝者,常有影像盤繞腦海揮之不去的侵入性(intrusive)記憶。所以「哀傷」(grief)和「哀悼」可能與記憶有很密切的關聯。然而失智者隨著記憶的消退,他們的哀傷在哪裡呢?

✨失智症患者認知功能的衰退,造成不易習得新的意義來源。過往個人生命意義的記憶逐漸喪失的失落,也隨著病程的變化緩慢進行著。然而,這是否意味著人不再有生命意義也不再能得到新的生命意義?

邀請你/妳,一同來了解疾病對一個人的生命造成哪些失落情境?唯有了解才能同理、陪伴一個人。

 

 

《活動資訊 》

時間:112/04/13(四)10:00~11:30

地點: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學思樓5樓F515

講師:張瑜妏實習心理師

參加對象:本校學生、教職員及校外人士

報名方式:https://docs.google.com/.../1FAIpQLSfjcYOHhEZ.../viewform...

當天也有開放現場報名喔!

 


340933075_879626389800260_1426229821496857220_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