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曾聽過「真人圖書館」?「真人圖書」與生命教育、生命關懷有哪些關聯呢?請讓龍巖慈善基金會帶您一起探索「真人圖書」,讓我們透過借閱,看見不同人生故事的精彩篇章。在「真人圖書館」中,每一本「真人圖書」都是一位擁有獨特經歷和故事的人,他們願意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與智慧,讓讀者從中獲得啟發和深刻的反思。
「你知道嗎?推動非視覺攝影這項服務時,首先遇到的阻礙通常是來自家長,」爽朗的朱嬿青老師這樣說:「家長們會對我們說『你是在嘲笑他們看不見嗎?』、『看不見是要拍什麼?』,剛開始推動時大家不容易理解非視覺攝影的意義,所以會有很多疑問。但我希望透過非視覺攝影,幫助視障者也可以透過影像和視覺者溝通,有能力用影像紀錄及呈現想表達的感受。」
朱嬿青老師是台灣推動「非視覺攝影」的重要先行者,長年投入視障族群的非視覺攝影教育服務。她相信「失去視力不等於失去能力」,自1999年起開始推動非視覺攝影計畫,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方式,引導視障者拍攝心中的影像,幫助視障者能夠以攝影方式來和外界建立更多元的溝通管道。
請讓我們用幾個問題幫助您翻閱「非視覺攝影/朱嬿青」這本書:
Q:為什麼願意成為真人圖書館中的一本書?
A: 新北市圖103年推出人與人交流平台的「真人圖書館」,主要是想透過各個領域、不同生命經驗的人和民眾面對面溝通分享並提供一個沒有壓力的場域,讀者可以充分的與真人書直接對話,彼此交流且有機會互相認識。因為認同新北市圖的理念就於105年申請加入,以”非視覺攝影”為分享主題。主要是個人自88年投入視障教育服務至105年已經17年,深刻感受到社會大眾對於視障者依舊是停留在過往的認識,但3萬名視障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是充滿願景的。為了讓占總人口數是極少數的視覺障礙學生讓社會大眾有機會接觸且進一步理解學生們的想法,因此,主動申請並很榮幸「非視覺攝影」獲得新北市圖的認同。
Q:推動「非視覺攝影」過程中,最大的成就感是什麼?
A:對於長期透過基金會所推動的非視覺攝影教育計畫,個人感受到的最大成就是每位視障學生拍照當下都會主動回饋與分享自己拍了甚麼?為何要拍這樣?隨著社會發展,有的視障生因為電腦能力不錯,跟絕大多數的學生一樣喜歡使用社群,因此會把自己所拍的照片分享在社群與朋友分享。由此感受到視障生並未落後於社會的脈動,且主動融入現今社會多數人在進行的社交方式,實為最大的成就。
Q:什麼是「非視覺攝影」?(除了資金和時間以外) 推動「非視覺攝影」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A: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會將”攝影”與”視覺”聯想在一起,”非視覺”就是希望打破每個人的認知:攝影不是一定需要視覺。推動此教育計畫的第一年,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來自於視障生父母的抗拒,永遠記得有一位媽媽說:「小孩子看不見,為何要拿著數位相機拍照?是要讓更多人笑話我的孩子嗎?」
其次,因為如今人手一機的時代,隨著網路社群的高速發展,可隨手拍照的手機,也成為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其中iPhone是對視障者來說是最友善且最便利使用的手機,但由於iPhone為高單價產品且不列入視障輔具的補助範圍,故對視障生來說,使用手機學習拍照是件困難的事。希望能邀請大家支持二手iPhone的勸募,支持視障生學習使用手機拍照。
編註:Apple 從 iOS 3 就開始內建 VoiceOver,是第一個讓視障者「完全不需視力即可設定與使用手機」的系統。
Q:在人生中所看過最美的一個畫面是什麼?
A:永遠不會忘記與高中同班同學也是摯友的美貞。在畢業多年後,我們倆一起去加拿大自助旅遊時,臨時租了一艘小船,漫遊於湖面。因整個湖中只有我們這一艘小船,除了慢慢欣賞湖光山色,也深刻地感受寧靜。雖然摯友已離世,但當時的兩人漫遊於湖中的畫面成為我人生中最美的畫面。
Q:對於好命的定義?
A:我對好命的定義是要相信在身邊都是愛我的人,覺得自己很幸福。好命的人每天都會吸引到美好的人事物,因此,好命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生活態度。
Q:影響人生的最深刻的一本書或是一首歌?
A: 影響我人生最深應該是人,因為每個人就是一本書。
就我自己而言,小學生遇到老師影響我人生最深刻第一本書也是第一位人是小學四年級的林雅恂老師。她讓我學習到:讀書是可以讓自己轉移注意力,不再沈溺在病痛自憐的情境中,並體會到閱讀讓自己除了可獲取各種知識,沈浸其中更能使身心愉悅。
第二本書即是第二位人是小學六年級的蔡寶俊老師。他讓我充分理解到逃避或放棄是不能解決問題,必須讓自己去學習勇於面對生命中的各種困境,去接受它、處理它、適應它甚至是去改變它都是自己要決定的選擇。
Q:人生中最應該珍惜的是......?
A:時時對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並且看見需要就付出行動的能力。因為擁有才能給。
龍巖慈善基金會的服務核心在於生命教育、生命關懷兩大主軸。生命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透過每一次生命經驗的交流與對話,學習理解自己、尊重他人、看見生命多元與機會;而生命關懷,則是在傾聽與陪伴中,細細醞釀出對自己、對他人、對環境的支持、療癒與希望。
透過人的相遇,我們可以練習傾聽、學習同理,讓生命教育、生命關懷不再只是理念,而是流動在你我之間的真實觸動與深刻連結。期待您也能跟龍巖慈善基金會一起看見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讓每次的遇見彰顯彼此生命的寶貴。這也是生命教育與生命關懷的最終目標——幫助人們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培養對自我、他人與萬物的尊重與關懷,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愛與責任,建立豐富而有深度的人際關係與心靈世界。當我們面對苦難、失落與無常時,依然能懷抱希望、勇敢前行,活出有尊嚴、有愛、有智慧的生命。
-------------
龍巖慈善基金會以『生命教育』、『生命關懷』為服務核心,發展全人教育、銀髮關懷、偏鄉兒童扶助和義助殮葬為主軸,連結龍巖禮儀服務的資源以及全體同仁和社區夥伴們的愛心,以實際行動傳遞對於生命關懷與社會公益的熱情,希望能引起社會大眾更加重視生命旅程的規劃,以及對於弱勢群體和樂齡族群的關注。
愛你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