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關懷公益講座:發現美的眼睛」:講座後記

分享: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您可知道,前往少年觀護所進行一場講座,要通過好幾道鐵門,入口這一側的門關上,另一側的門才可以被打開?

我們不好理解自由被暫停的滋味,然而這是少觀所裡青年們的日常,進到所裡的因素有很多種,除非生病需要治療,否則能夠重獲自由的原因終歸只有一種——表現良好。

3月19日下午,天氣晴朗炎熱,到教室之前要將所有私人物品放入置物櫃,包含手機。或許是離開手機帶來與世隔絕的感受,穿過重重鐵門會讓心情與空氣稍顯沉重,隨著輔導員來到教室,同學們早已在座位上等待。這一場公益講座緣起於財團法人臺灣更生保護會士林分會邀請本會共同舉辦,在討論學員狀況與目標後,本會邀請到正向心理學講師蔡宜廷,以「生命關懷公益講座:發現美的眼睛」為題,讓少年們看見心理學的觀點,並透過有趣的心理測驗、問答與講師經驗,促進反思生命經驗、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524062.jpg

圖說 / 黑面老師正在自我介紹,他是位兼具生命質感與厚度的人。圖片提供:法務部矯正署臺北少年觀護所

人稱「黑面」的蔡宜廷同時也是「咖黑社區據點」的老闆。這場講座由他來講再適合不過了!黑面老師先以一個心理測驗讓大家專注認真聽起來,當他說到畢馬龍(Pygmalion Effect)效應的時候,同學們已流露出「這怎麼不讓我早點聽到!!」的神情,頓時忘記了我們是在少觀所內,彷彿這就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下午、一堂普通卻有好心情的課而已。

黑面老師說:「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長成什麼樣子。」

「但我們看的是對的嗎?」,他反問大家。

會不會其實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偏見?會不會我們缺乏想像力所以看不到近在眼前的事實?會不會我們只能看到想看到的而忽略了重點?會不會更多時候,我們以自我需求為第一,反而失去了看見生命之美的眼光?

黑面老師用心理學知識和「咖黑咖啡館」的故事啟動了學員們渴望學習的開關,希望這個開關可以一直打開著!這個下午我們看到學員們的眼睛閃閃發光,看到講座主題「發現美的眼睛」原來是展現在學員們臉上,真是令人感動的經驗!少年觀護所的主要目的在於輔導與矯正,而非單純的懲罰,希望能幫助青少年重新適應社會,避免再犯。黑面老師說,雖然你們在人生的前段跌倒了,先了解什麼是錯的趕快改正也是一種福氣,他歡迎同學們將來有機會到咖黑喝杯咖啡,他請客!啊,還有什麼比無私的付出更有愛呢?

謝謝黑面老師身體力行關懷社會,不辭旅途辛勞帶來這場演講。希望這次的公益講座服務為學員們帶來啟發與反思,大家能邁向更明亮的人生。

願我們都能看見他人的需要,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523975_0.jpg

圖說 / 黑面老師衷心祝福學員們前方路途光明。

-------

龍巖慈善基金會以『生命教育』、『生命關懷』為服務核心,發展全人教育、銀髮關懷、偏鄉兒童扶助和義助殮葬為主軸,連結龍巖禮儀服務的資源以及全體同仁和社區夥伴們的愛心,以實際行動傳遞對於生命關懷與社會公益的熱情,希望能引起社會大眾更加重視生命旅程的規劃,以及對於弱勢群體和樂齡族群的關注。

0914_基金會愛心.jpg
  愛你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