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遇見自己」系列講座回顧_關係失落ING:我沒有談戀愛,但我一直失落中

分享: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PXL_20240514_054647148.PORTRAIT.ORIGINALs.jpg

‧2024「遇見自己」系列講座‧
主題:曖昧關係失落ing:我沒有談戀愛,但我一直失落中
講者:李蕙君 諮商實習心理師
日期:2024/5/14 13:30-15:00
地點: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學思樓五樓 觀頤講堂

〔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 諮商實習心理師:李蕙君〕

首先,要感謝大家參加此次心衛講座,共同探討曖昧關係中失落的主題。此失落主要聚焦於那些在曖昧關係中徘徊不前、從未談過戀愛但內心渴望愛情,以及長時間沒有交往對象的人群。透過此次講座,我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新的視角和工具,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感受和需求。

從早期心理學理論出發,試圖解析愛情的本質。分享了愛的兩種主要形式——熱情愛和友伴愛。熱情愛充滿激情,帶來強烈的情緒波動;友伴愛則更加穩定,注重深厚的友誼和相互依賴。這兩種愛在情緒感受上有著顯著的差異,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識別自己在關係中的期待和需求。

隨後,我們深入探討了Sternberg的愛情三角理論,解析了愛的重要組成,分為激情、親密和承諾三個基本要素,並解釋了這三者如何交織出不同的愛情型態。例如,只有激情而無親密和承諾的愛被稱為迷戀;僅有承諾而無激情和親密的愛則是空洞;三者兼具的愛被稱為完美的愛。藉著愛情三角理論,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所處的愛情狀態,並找出其中的缺失與平衡點。隨後毛根人的互動環節中,用毛根折出了自己理想對象的形象,幫助大家反思內心對理想伴侶的期待和需求。

PXL_20240514_063725842.PORTRAIT.ORIGINALs.jpg

圖說/參加者用毛根將自己的理想型對象呈現出來

然而即便看見所處的關係型態和個人期待,仍然免不了因未達個人期待而感到失落。在曖昧關係中的失落與個人依附型態有關,個人從小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模式會影響我們成人後的依附型態,如安全型、焦慮型和恐懼型等。這些依附型態在曖昧關係中可能引發內在的受傷或恐懼,但關係是可以經營的,依附型態也並非固定不變。

就像是正向心理學的角度重新審視了愛的定義,愛不僅僅是個人的感受和期待,更是一種雙向的關切,和在互動裡感受到正向情緒的暫時性狀態。這提醒我們,愛需要在關係中不斷經營和投入,而不是等待完美對象的出現。我們需要從身體出發,感受當下的情緒和狀態,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找到真實的聯繫。這樣的愛的理解,能夠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對愛的想像,以及對曖昧關係失落的不同詮釋。

最後,感謝龍巖慈善基金會和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的兩位督導,在我實習期間提供了寶貴的協助,也讓我得以舉辦人生中第一場心衛講座。此次講座希望帶給大家對於愛的不同看見,也讓每一位聽眾理解自己所處的失落和對愛渴望的關聯,並在未來經驗更多關係裡的滿足和幸福。

親密關係的經營需要時間和努力,而愛總是在我們願意投入的地方綻放。
 

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 行政督導 林昀芊諮商心理師
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 專業督導 陳如玉諮商心理師

PXL_20240514_063442183s.jpg

圖說 / 合影留念並祝福李蕙君諮商實習心理師順利畢業、考照順利!

 

認識李蕙君諮商實習心理師

407421_0s.jpg

Q    準備這場講座對你而言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A    準備這場講座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穫是能夠系統性地整理和反思我在心理學和親密關係方面的學習和實踐經驗,也讓我更加深入理解過往在愛裡不同階段的自己。能夠和聽眾分享並收到每一份回饋,都讓我明白,對愛的探索是如此深刻而美好。

Q    是否能用一句話總結你透過這場講座帶給聽眾的祝福?

A    愛是需要經營和投入,每一段真誠的關係都值得我們去珍惜和追尋。

Q    將來在心理諮商的領域中最想關注哪個群體?

A    成人。關注議題:親密關係、自我認同,悲傷失落。

 

-------

龍巖慈善基金會以『生命教育』、『生命關懷』為服務核心,發展全人教育、銀髮關懷、偏鄉兒童扶助和義助殮葬為主軸,連結龍巖禮儀服務的資源以及全體同仁和社區夥伴們的愛心,以實際行動傳遞對於生命關懷與社會公益的熱情,希望能引起社會大眾更加重視生命旅程的規劃,以及對於弱勢群體和樂齡族群的關注。

0914_基金會愛心.jpg
  愛你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