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遇見自己」系列講座‧
主題:寵物離世的遺憾、懊悔、調適
講者:岳孜珈 諮商實習心理師
日期:2024/5/10 18:00-19:30
地點: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學思樓五樓 觀頤講堂
〔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 諮商實習心理師:岳孜珈〕
寵物離世的遺憾一直以來都是我很關注的議題,不只自己有幾次親身經驗,也在碩一時有幸擔任寵物離世團體諮商的領導者。因為走過上述歷程,所以特別能理解在面對寵物離世時,將經歷多少難以言喻的掙扎與情緒擺盪。
無論是自身的哀悼經驗或在那段帶領團體諮商的過程中,我發現每位正試圖調適悲傷的飼主,都會在許多遺憾與懊悔中遊走好一段時間,才能在某天開始走向一個比較讓人舒適的階段。因為看見我們在這段歷程中特別為遺憾與懊悔所苦,所以本場講座才決定以此為題,期望能透過哀悼任務理論以及藝術媒材的輔助,協助每個來到講座的聽眾看見並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悲傷、遺憾與懊悔。
圖說/參加者互相寫信給對方的天使寵物,交換關懷和想念並且彼此祝福。
圖說/參加者寫給同組夥伴的天使寵物兔子阿肥的信
面對寵物離世時,生活中其實處處充滿高張、高壓的負面情緒,因此講座的最一開始,我們就先一起建構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安全堡壘,好讓我們可以有個讓自己感到安心、放鬆的空間,可以達到心靈上的休息,也得以在此過程中強化大腦中的「安全感」連結,並且練習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面對難題、成為自己的依靠。
死亡來臨後,我們因為失去所愛而悲傷,所以生理與心理皆受苦著。但隨著我們踏入哀悼的過程,這悲傷的模式與強度其實會逐漸改變。而William Worden則將哀悼任務分為四個階段,從接受失落的事實為起始,在過程中經驗悲傷所帶來的痛苦,漸漸的會開始可以適應一個沒有寵物的世界,最後會開起我們自己的餘生之旅,並同時找到記得寵物的方法。值得留意的是,這四個階段沒有固定的順序,並且我們在哀悼的過程中會反覆在這四階段裡調適與經驗。
行政督導:林昀芊諮商心理師
專業督導:丁宥允諮商心理師
圖說/ 合影留念並祝福岳孜珈諮商實習心理師順利畢業、考照順利! (照片來源: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
Q 準備這場講座對你而言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A 學習以自身的悲傷經驗為基底、融入Worden的哀悼理論,並將此融合的視角呈現給聽眾,讓我們一同經驗悲傷在心底流動的感受,也接納自己在哀悼旅程上的每一步。
Q 是否能用一句話總結你透過這場講座帶給聽眾的祝福?
A 能看見、經驗悲傷,並走在這條哀悼之旅上,就已是件好珍貴、好不容易的事。
Q 將來在心理諮商中最想關注哪個群體?
A 失落悲傷者、長期家庭照顧者
-------
龍巖慈善基金會以『生命教育』、『生命關懷』為服務核心,發展全人教育、銀髮關懷、偏鄉兒童扶助和義助殮葬為主軸,連結龍巖禮儀服務的資源以及全體同仁和社區夥伴們的愛心,以實際行動傳遞對於生命關懷與社會公益的熱情,希望能引起社會大眾更加重視生命旅程的規劃,以及對於弱勢群體和樂齡族群的關注。